hello,小伙伴们,想为作文“镶金边”,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名人名言。
但通篇都是“xxx曾说”,再优美的句子也没高级感!
如何引用才能不俗套?
方法一
将名言出处融入句式之中,运用比喻手法,喻为“平地惊雷”,突显该句子的思想性。
例:“怀疑并不是缺点。总是疑,而并不下断语,这才是缺点。” 鲁迅一句警世箴言,如平地惊雷,掷地有声。
方法二
以“细细品之,方知其言非虚 ”点明作者对名言的态度,再自然生发出围绕该名言的思考,逻辑严密。
例: “达理故乐天而不竞,内充故退逊而不矜。” 细细品之,方知其言非虚。
方法三
人 物+名言+动词 ,形成对偶,同时提高了论证力;跳出俗套,用法新颖。
例:鲁迅早有“如果能培一朵花,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”之呐喊,梁任公也曾发出“国人无一旁观者,国虽小而必兴;国人尽为旁观者,国虽大而必亡”之号召。
——《青春的底色是爱国》
方法四
运用反问句式: 可曾记否+名言+名词。情感强烈,富有感染力。最好连用三次,形成排比句,也让阅卷老师觉得我们积累深厚。
例:可曾记否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谆谆教诲,可曾记否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的满怀希冀,可曾记否“敢于正视,这才可望敢想,敢说,敢做,敢当”的字字箴言……
——《国之强健路,吾辈当自强》
方法五
以时间的跨度着眼, “声音清晰而坚定”贯通古今,历史感跃然纸上。
例: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!”少年周总理的声音清晰而坚定,越过时间长河,指明发展方向。
——《心燃炽热赴浪潮,剑破沉疴向复兴》
方法六
应用“抛问”进行衔接,说服力强,同时让人眼前一亮。
展开全文
例: 傅庚生先生在《中国文学欣赏举隅》中抛问:“后生学者,文与心道契否?”
——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《轻嗅文骨的芬芳》
学了这些方法,让素材引用更上一层楼~
▼
高三必看!
语文临考提分炸弹
考前佛脚班已经有八年历史了,
从2015到2022,
每年佛脚班都广受好评,
考前重点知识串讲
热点作文主题预测
不听后悔
高考125分以上返学费!
你考高分,我来买单!!
xmbyuwen
👇
点“阅读原文”跟谢明波老师学语文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